城市间的竞争,经济数据一年半载的比较,难以看到差距。比到最后,往往拼的是战略眼光的布局。
在互联网成为与水、电、气一样重要的基础设施的今天,一场面向未来的城市争夺战正在如火如荼中展开......
【一】
时间回到4年前,2013年7月27日,重庆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该中心总投资1.5亿美元,建成后可形成4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结束了重庆没有高等级数据中心的历史。
也就在这一年,重庆出台的《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当地政府官员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陕西、广东两省已于2012年率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了针对性部署,两省出台的大数据发展战略是一些比较具体、有针对性的做法。而《计划》则是包含大数据发展目标、方式以及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完整行动路径图,重庆也是目前唯一出台了大数据发展完整路径图的省级行政区。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挖掘,经济社会的因果脉络将无处匿形,释放出难以估量的价值。
面对大数据无限可能的未来。早在2010年,重庆就瞄准云计算产业,启动了“云端计划”。所谓“端”,就是打造网络终端产品的制造基地。所谓“云”,就是打造云计算数据处理基地。
在“云端计划”和“大数据行动计划”的双重推动下,重庆最终要形成千亿级的“云”和万亿级的“端”产业规模。这也将帮助重庆的it产业从终端产品、数据处理拓展延伸,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重庆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一环。
4年来,重庆大数据产业发展如一盘徐徐展开的棋局。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基础设施、到中游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下游的大数据应用。如同几年前的“笔电梦”一样,重庆正在加速实现新的“云端之梦”。
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各项网络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发展迅速,中国联通西南数据中心、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等高水平数据中心相继投用;仙桃数据谷等大数据产业园方兴未艾……
2016年10月,重庆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从国家层面获得发展支撑。
借势中新合作机遇,今年2月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项目中,在信息通信领域又新签约誉存科技中新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等信息通信领域项目。
截至目前,重庆在数据存储、挖掘分析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
【二】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数据是21世纪的“金矿”,也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大数据战略。美国甚至提出,大数据的战略地位堪比工业时代的石油。
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数据”。数据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式登上中国舞台。2015年,中国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这一年,大数据成为炙手可热的一大关键词,国内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诞生,大数据平台陆续上线,大数据应用更是“生根开花”……
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数字中国;随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从国家到地方,高层的重视,各种政策的扶持,让大数据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兴产业,几乎每一个重点城市都将未来的城市发展向大数据靠拢。
据《每日经济新闻》梳理,截至2017年初,中国共有17个省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等机构,共有37个省、市专门出台了大数据的发展规划或类似文件。
目前来看,在大数据发展指数方面,北上广稳居前三,四川、重庆、贵州等西部省份也在奋起追赶,辽宁、广西、新疆等地同样在加紧布局。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gdp排行前15位的城市中,每一个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大数据发展规划,其中,多座城市将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目标锁定在1000亿元规模。
其中,上海提出,到2020年将重点实现大数据发展目标是,大数据核心产业产值达到千亿元级别;北京规划到2020年底,以数据服务为代表的相关业态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力争实现收入1000亿元;
天津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苏州规划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
成都预计到2020年底,带动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武汉到2018年全市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过万亿元。
一些城市虽然未能在今年上半年的gdp排名中进入前15位,但是,在大数据发展方面的推进仍值得期待。
贵阳提出到2020年,实现大数据产业产值(收入)达到1600亿元;西安规划到2021年,全市大数据产业达到1000亿元规模,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三】
为抢占行业“智高点”。近几年,重庆重点布局了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和渝北仙桃大数据谷。
位于水土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是重庆“云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10月开园以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已签约一百多家企业,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现有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腾讯、浪潮、斐讯、网宿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数据中心项目已签约。
其中,重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是腾讯在中国西部地区布局的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后将形成10万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未来会成为腾讯业务的重要支撑点。
未来,百度也将该园区作为西部数据中心部署核心区,利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性项目资源,形成以重庆为基地连接境内外业务的产业枢纽。
依托重庆大力发展云产业的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两江新区也正大力引进服务器租赁商和大数据骨干企业,构建服务全球的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
未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将形成7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达到30万台服务器规模。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升级,高技术企业的集聚,还增强了地方的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仙桃,是重庆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的一个普通村庄。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美国高通、英国arm、谷歌、宏碁……这一串国际大公司先后入驻渝北仙桃数据谷,让这块曾经普通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瞩目的大数据产业高地。
瞄准全球发展迅速的智能硬件产业,渝北仙桃数据谷布局“3+8+n”产业体系,提出了“创新生态圈”战略,吸引了众多国际科技巨头纷纷落户仙桃数据谷。
其中,“3”即感知、存储、数据挖掘等三大数据核心产业;“8”即建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库、移动计算解决方案平台、全套3d打印平台等8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n”即“大数据应用+人机智能”产业的应用方向。
截止到2017年8月,仙桃数据谷8大公共创新平台已有7个平台正式签约投产。注册企业306家(大数据方向企业137家),入驻企业43家,包括高通、arm、谷歌adwords、宏碁、科大讯飞等,累计实现产值约50亿元。
今年5月,重庆首个大数据人才培养行业组织——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大数据人才培养委员会,在仙桃国际数据谷正式成立。该委员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及企业资源,搭建大数据人才培养与交流的平台,助推重庆大数据产业发展。
按照规划,到2020年仙桃数据谷将引进龙头企业30家,核心企业300家,总部注册企业100家,园区实现企业收入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26日,重庆两江新区与贵州贵安新区共同签署友好合作协议,探索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合作平台。
在大数据产业合作方面,双方将以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和两江新区国际云计算产业园、仙桃大数据谷、水土高新园、互联网产业园等园区为平台,依托贵安新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及两江新区将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等实际,共同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政策优惠制定、重大项目合作建设、大数据人才合作互助等方面合作。
据悉,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在2013年依旧处于萌芽状态,而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领跑优势,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落户贵州,三大运营商、多个国家部委和华为、阿里等多家顶级企业大数据中心落地贵阳,奠定贵州在中国大数据版图上的执牛耳地位。
这其中既有贵州气候宜人、地质稳定、能源富足的先天优势,也与贵州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由上至下的全面推动密不可分。贵州后发赶超的思路和模式值得借鉴,双方的合作,产业上的互补将有力助推渝黔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未来,一个中国大数据产业高地或在此崛起。
来源: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