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伍郎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且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
1859年,克希荷夫(g.kri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汽发出的光通过温度降低的钠蒸汽时,会因袭钠光的吸收,并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的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电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是正是太阳外观大气圈子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原子吸收的基本理论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又有所发展,但这一方法的实际意义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仪